09.08 / 2022
2116
“我国在推动新型安全理论和技术规模化应用的同时,应该大力推动网络安全保险业的发展,为企事业单位和普通百姓提供数字世界中多元化的‘风险分散’手段。”深圳国际公益学院公益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原校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邬江兴表示。也就是说,面对未来6G网络、元宇宙等技术与应用的发展,给网络空间安全买“保险”可能在未来成为公众的普遍共识。
网络空间安全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任务,特别是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和网络空间兴起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社会繁荣进步,同时也不断带来新的安全风险和挑战。9月5日至11日,2022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举办,主题为“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国家对网络安全的重视进一步升级。
深圳国际公益学院在关注公益相关领域网络技术应用与网络空间安全的同时,积极筹备开设将科技与公益融合链接的教育项目,并隆重邀请邬江兴院士担任学院公益导师。邬江兴现任国家数字交换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校长,被誉为“中国程控电话交换机之父”,并首创拟态安全,守卫国家信息边疆,是中国通信业的“民族英雄”。在接受深圳国际公益学院的邀请后,邬江兴首先对学院的工作表示认同和赞许,同时也非常期待能够在科技与公益的融合实践中继续开拓创新。
“我国是数字化深度最深的国家,老百姓的衣食住行都强烈依赖数字手段。”邬江兴说。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测算,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接近5.4万亿美元,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其中我国在众多数字化应用领域的规模都是世界第一的。但同时,我国的信息基础设施存在危机问题,核心软硬件大都依赖进口或者开源的软硬件,“沙滩建楼”的现象严重存在。
"我国网络安全整体投入不高,国内网络安全占信息化的投入比例约为3%,而欧美等发达国家均在10%以上."邬江兴称,这与我们对数字化的依赖程度相比有巨大反差,“规模大和弱处多是我国网络空间安全必须考虑的要素。”
据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披露,我国是世界上遭受网络攻击最严重的国家,攻击的重要源头主要来自于美国。并且从2018年至2020年已连续三年呈增长态势。
面对这些网络安全问题,邬江兴提炼出四点根本原因:第一,人类技术发展和认知水平的阶段性特征,导致软硬件设计的脆弱性和漏洞问题不可能彻底匹配;第二,全球化时代,开放式的产业生态环境、开源协同的技术发展模式以及“我中有你”的产业链,共同导致软硬件的后门问题不可能完全杜绝;第三,想要穷尽或彻查一个目标系统的软件代码,仍然是一个难以克服的理论与技术挑战;第四,只要是有利可图,网络世界中的攻击行为就不可能自动停止或者消亡。
当前,数字社会关键基础设施中的网络安全与功能安全问题已呈相互交织或纠缠态势且越来越难以分离,而“两张皮”的功能安全与网络安全治理模式,由于在前提条件和基本假设方面存在“无法闭合”的逻辑问题乃至悖论,邬江兴认为,亟需提出和发明一种能够一体化处理广义功能安全问题的科学理论、技术方法与实践规范。
用“创新文化”替代“跟踪文化”
“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我们一定要在网络安全领域打造国之重器,创造核心技术。”邬江兴表示,在信息时代的网络空间(Cyberspace)中,欲要确保信息物理系统CPS(Cyber Physical Systems)功能安全水平,就无法回避网络空间安全(Cyber Security)问题的挑战。
随着数字经济日渐发达,网络安全问题成为这个时代挥之不去的梦魇。由于网络技术发端于国外,我国在相关领域总体处于被动跟踪状态,不能彻底掌控网络主权,也无法安全管理宝贵的“数据资源”。
2013年,邬江兴将“变结构计算”演绎为“变结构防御”,又提出了“拟态防御”新理论,联手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等十余家科研院所和中兴通讯、烽火通信等国内信息技术企业,开始了挑战“易攻难守”网络安全态势的征程。2016年,“Web服务器拟态防御原理验证系统”和“路由器拟态防御原理验证系统”在上海研制成功,拟态防御基本理论和方法取得了实质性进步,并在长达6个月的多轮测试中,圆满完成防御任务,成功达到理论预期。
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邬江兴表示:“我们必须用‘创新文化’去替换掉‘跟踪文化’,用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去替代四平八稳的心态。不要等着别人去建灯塔,举火把,我们才跟着走路。”
邬江兴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国通信行业备受技术问题困扰,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型跨国公司凭借技术上的优势,垄断瓜分中国程控交换机市场。我国在该领域一直进行跟踪和仿制,但始终未有实质性突破。
时年31岁的邬江兴,胸怀报国之心,立志改变这一技术领域卡脖子的现状,带着十几万元的研究经费从计算机专业转行而来,与几位不满30岁的科研人员一道出征。
经过几年寒暑,于1991年取得重大原创性成果,创造出我国首台大容量数字程控交换机“HJD04”,其技术水平居于当时国际领先地位。通过技术辐射和后发优势,巨龙、华为、中兴等国内通信高技术企业迅速崛起,使我国大型程控交换机产业用不到十年的时间,就实现了从引进仿制到自主创造、从国外垄断受制于人到主要依靠自主产品的转变跃升,建成了世界规模最大的现代化电信网,产生的间接经济效益超过上千亿元。同时,随着程控数字交换机价格直线下降,百姓直接受益,国内通信产业的群体性突破,为国家节省了数百亿美元的外汇支出,当年的西方跨国垄断公司也被迅速扫地出门。
2003年中国科学院主编的《中国科学进展》这样评价:“HJD04机是中国通信产业取得的第一个重大成就”;2009年,其与导弹核潜艇、万吨级远洋船一同入选“新中国六十年工业和信息化巡礼”中的28项“第一”成就榜。
邬江兴在技术领域的自主创新远不止于此。从程控交换到移动通信,从互联网到高效能计算,从信息化到网络安全,横贯多个领域,引领我国网络信息技术领域由弱到强。
带给世人更好、更安全的未来
“科学家的使命”是邬江兴一直强调的话题。他说,这是一个大问题。
在他看来,中国科学工作者最重要的一个使命,就是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中国梦,科技必须先行,科技文化的变革更需要先行。科技工作者不但要履行使命,更需要具备创新文化精神。在他看来,科学家就是要承担起为自己祖国负责的重任。
随着元宇宙时代的到来,需要更大规模、更加多样性的网络。而网络安全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安全风险和网络规模及复杂度成正比,网络规模越大,复杂性越强,安全隐患就越多。
构建全球网络空间安全新秩序、创造互信共治的数字世界,提供完整的“中国方案”、贡献“中国力量”,是邬江兴所追求的。他以科学家独有的魅力,不仅带给世人一个更好、更安全的未来,也带给世人一个可以更好开始的当下。
2022年8月8日,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科学出版社)主办的首个专注于网络安全与功能安全交叉领域英文期刊Security and Safety(简称S&S,中文刊名《一体化安全(英文)》)正式创刊。该刊由邬江兴院士担任主编,多位院士及各相关领域学科带头人担任副主编,编委会由来自中国、英国、加拿大、美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等多个国家的学者组成。邬江兴院士在创刊语中写道:“本刊的发展愿景是成为专注于网络安全和功能安全交叉科技领域的世界一流期刊,促进“交叉创新”、造福“国际社会”、赋能“数字经济”、守护“智能时代”!”
期待作为深圳国际公益学院公益导师之一的邬江兴院士与学院师生一起充分发掘科技发展的社会价值,推动技术进步与价值向善协同发展,用共益思维激发科技向善的力量,为中国的公益事业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一份力量。
文中邬江兴院士的部分观点选编自:央广网《对话邬江兴院士:网络空间安全只是杀毒软件这么简单?》(8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