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3 / 2023
1707
2023年2月8日,深圳国际公益学院联合摩根大通发起的“启明星”大学生就业赋能计划(以下简称“启明星”)顺利完成,并形成《青年公益人才培养与就业趋势报告》《社会组织人才需求状况》等多项研究成果。“启明星”通过赠与亚洲进行捐赠管理,旨在探索与解决大学生择业就业难的社会焦点问题。
“作为‘启明星’项目的捐赠伙伴,我们很高兴看到,在过去一年半的时间里,该项目通过提供社会服务领域的实习就业机会,吸引大学生群体参与公益慈善工作。项目为超过200位在校大学生提供专业化、定制化的课程培训,连接近80家社会组织,为70多位同学提供了针对性的实习体验以及资深行业导师的陪伴辅导。” 摩根大通中国区首席执行官梁治文表示。
“我们相信,该项目不仅可以为即将踏入社会的大学生们提升实践能力、拓宽就业选择,同时也为公益行业提供了新生力量,助力该行业的人才发展。” 梁治文补充道。
“启明星”计划线下课程《可持续发展与ESG的行业实践》
作为一个探索性的公益实践项目,“启明星”致力于帮助大学生提升专业力、适应力和发展力,做好从校园到职场的转衔。而在“启明星”实施过程中深圳国际公益学院项目组发现,虽然项目参加者中有不少对口专业的学生,但约74%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对行业有认识但不深入。对于从事公益慈善/社会服务工作的意愿,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有意愿的大学生占51.16%,引领他们选择公益慈善行业就业的原因主要是志向和兴趣(83.87%);其次,考虑工作压力小、行业竞争小、入职门槛低而选择此行业的受访者,分别为32.26%、19.35%和19.35%。
目前,中国内地社会组织,尤其是用人需求较大的社工机构,大部分处于起步与发展阶段,机构规模较小,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和人才培养计划、员工职业发展设计。大部分机构对专业技能的要求不高,也是导致工资薪酬水平较低的原因之一。在项目团队访谈的几个深圳社工机构中,毕业生(未持有社工证)起薪点5000元左右。薪酬低成为影响大学生将社会组织作为择业首选的重要因素。
另外在项目专题沙龙中,深圳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李主任指出,新时代大学生的成长环境、家庭条件都有较大的提升,同学们从原来追求一份能够让自己生存下去的工作,转变为追求自我兴趣和实现自我价值。除薪酬水平,个人成长与机遇、行业的发展前景和就业环境也是影响大学生择业的关键因素。
“启明星”计划主题沙龙《社会组织助力大学生就业》
如何通过项目的实施给到同学们更广阔的职业空间、更多认识公益慈善领域的机会?深圳国际公益学院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在公益慈善领域的平台作用,吸引和培育更多的优秀人才进入公益慈善领域。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大学三年级的胡同学通过“启明星”项目进入深圳市爱阅公益基金会实习,在谈到参与项目的收获时她表示,“此前对于公益活动的理解就是简单的志愿活动,到爱阅公益基金会实习后,才了解到仅儿童阅读,就不单单是捐书和建图书馆这么简单。如何吸引孩子进入图书馆,拿起书本进行阅读,进而喜欢阅读?这中间需要做的事情有很多,而这些事情恰是需要更多的人去关注的。”
通过项目的实习体验和对行业的更深入了解,大学生对公益慈善组织有进一步了解。宝鸡文理学院大学四年级毕业生吴同学通过项目面试和辅导后,链接到深圳市宇泽公益基金会实习,她对公益慈善领域的工作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到公益组织就业不失为一种新的就业机会和渠道。在参与了项目的线下课程培训后,我发现了很多优秀的伙伴——他们对公益充满热情,带着让美好发生的愿景,不断探索。一路上,有这么多的同行者,便不会孤独。”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发展,社会服务业尤其是公益慈善行业,存在着大量人才需求,尤其是在细分领域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社会组织完全可以成为大学生就业岗位供给的新增长点。
人才流动需搭桥筑路
现阶段公益慈善机构普遍存在机构人员流动性强、流失率大的情况。如何能保证一个稳定且有活力的团队是众多公益机构面临的问题。在项目组访谈过程中发现,几乎所有合作机构都十分关注以下两方面:第一,应聘者对行业的兴趣及了解;第二,应聘者对工作的热情与态度。这两方面可以说是机构录用和考评实习生的重要基础。
同样,参与调研的大学生们在择业时也注重工作环境的满意度、与自身特质的适配程度和自我发展需要,如“与自身兴趣特长相契合”“在工作中能有弹性,充分掌握自己的时间和行动” “能给予培训和锻炼的机会,丰富个人的经验与阅历”,充分印证了同学们对于工作的需求除了薪酬外,同时关注追求自身的兴趣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启明星”计划《团队协作力提升体验》工作坊
打破社会组织和大学生之间的信息壁垒,是填补公益慈善组织长期存在人才缺口的有效途径。
“启明星”专门收集社会组织的就业岗位,并为项目学校提供面试、培训、实习匹配和陪伴等服务,在机构与实习生之间搭建了实习就业的交流平台,减少了社会组织在人才招聘方面的摩擦成本。广州汉达社工服务机构的招聘负责人在回访过程中表示,基层社工经常需要做一些简单、琐碎、重复、基础的执行和支撑工作,“启明星”项目推荐的学员在实习过程中能够迅速转变角色,进入职场状态,对于岗位工作的适应性十分高。
“启明星”计划项目负责人与同学们交流收获与体验
我国每年有近一千万的高校毕业生面临求职就业压力,学生需要完成从校园迈入职场的转衔,而社会组织招聘难,行业需要吸引和培养更多的新生力量。深圳市社会组织管理局白凌副局长在项目沙龙上提出,政府部门要加强社会组织平台建设,把监管平台进一步开放为资源对接平台,发挥社会组织在应对大学生就业难这一社会问题上的积极作用。为回应社会需求,“启明星”项目积极联动各界(学界、业界与政府),透过项目实施,应对社会问题挑战,并通过一系列的赋能、筛选机制等,与各方共同努力探索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路径。
多方发力提升就业率
大学生就业问题涉及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作为大学生学习成长和职业发展、启蒙的重要场所,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就业过渡阶段的支持、帮助和引导,包括加强大学生就业信息的有效宣传;重点提升就业指导课程、增加实习要求、求职经验交流会等高参与度的课程和活动质量,避免“缺乏干货、流于形式”的现象;让有就业需求的学生真正获取职场实用经验,增强对人才市场状况感知的敏锐度;注重针对学生个人的定制化就业指导咨询服务,增加学生实习就业指导等。
政府本身具有宏观调控的经济职能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职能。一方面,大学生就业问题关系到六稳六保、人才培养和社会稳定;另一方面,社会组织聚集的公益慈善行业大多数是以应对社会问题为业务导向的,大学生可以成为社会组织的重点储备人才;再者,针对大学生就业问题,可进行宣传指导、提供经济援助和出台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好就业的公共政策。
“启明星”计划圆桌对话《“招人难、就业难”双难如何破解》
作为用人单位的企业可以加强与社会组织和高校的合作,设立实习就业基地,提供更多实习岗位,与大学生交流用人方向和需求;同时也可以通过支持大学生职业发展的公益项目,从而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必要的职业培训,以增强他们的职场适应能力和竞争力。
作为用人方的公益慈善组织,一方面要提高自身服务水平,增强组织自身的品牌实力、业务能力,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从而吸引优秀人才加入;另一方面,以小型组织为主的公益慈善行业难以开展人员的早期培养,可以通过枢纽型组织集中提供业内职业培训,同时积极与高校、政府多方互动,拓宽人才获取渠道。
据教育部高校学生司数据显示,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1076万人,同比增加167万。“启明星”以多方合作的模式,应对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并不断探索青年公益人才培养与就业路径,以有效缓解学生就业压力、缓解社会矛盾、促进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公益慈善行业的人才聚集,共同解决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