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3 / 2024
921
深圳国际公益学院与校友机构——南京彩虹重症儿童安护中心联合主办,新华网、凤凰网、澎湃新闻、公益时报、腾讯公益等联合支持的“益论沙龙”特别栏目“彩虹课堂”于2024年1月16日在南京举行。EMP12期同学、《公益时报》高级记者张明敏主持本次活动。
“益论沙龙”特别栏目“彩虹课堂”于2024年1月16日在南京举行
本次活动以“敬畏生命”为主题,聚焦青少年生命观展开。作为南京彩虹重症儿童安护中心十周年活动中的亮点,本次活动引起与会人员的广泛思考。深圳国际公益学院EMP学术主任、华南师范大学政治学教授唐昊在《如何释放生命的真正价值》的演讲中谈及,对生命的敬畏并不是天生的,而是习得的;生命追求不断成长,生命教育应该从发现开始,当一个生命被看见,其价值才会被释放。“理解尊重青年一代,他们也在教育我们。”
深圳国际公益学院EMP学术主任、华南师范大学政治学教授唐昊演讲《如何释放生命的真正价值》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疼痛科主任、安宁疗护团队负责人路桂军教授从生死之“结’、人文之“源”、善终之“本”三方面阐述了安宁疗护的生死人文。他指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尊严地离去,全心全意接纳死亡,心满意足地结束旅程,就像一颗成熟瓜果告别枝头。”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疼痛科主任、安宁疗护团队负责人路桂军教授安宁疗护的生死人文
生命教育是直面一切生命的教育,通过生命教育,是为了让个体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地激发,让生命过得更有意义、更加精彩。在生命教育概念引入我国的近20年间,理论研究不断涌现,但囿于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生命教育仍步履维艰。如何通过教育让青少年懂得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学会积极生存、健康生活和独立发展,让生命过得更有意义、更加精彩?
在圆桌讨论中,爱德基金会秘书长助理方峻表示,生命教育是一种参与式的教育方式,通过生命来影响生命开展教育。“每个个体对生命的认知取决于他的成长经历与生活环境。”他认为,不同的社会组织会面对不同的群体,只有互相合作,才能更好地开展生命教育。“彩虹中心就是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的典型代表,他们建立⼉童临终关怀病房,为重症孤弃⼉童提供专业舒缓疗护。”
爱德基金会秘书长助理方峻
“生命教育就其本质而言,就是一种关系教育,我们和自己、家人、朋友、陌生人的关系,甚至扩展到我们与全人类以及和其他形式生命的关系。”南京邮电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心理咨询师成颢则认为,如果人类的儿童无法获得充分的依恋,他们只好自己来安慰自己,自己来依恋自己,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最终就只会走向自恋,这是一种只关注自己,不再关心世界的状态。生命教育需要长辈们身体力行,而不是通过语言去教化。“社会组织在这方面树立了榜样,加入了更多的形式,强调体验,尤其是最近发展起来的生态治疗,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非言语交流,是对更为广阔的生命的一种好奇和尊重。”
生命教育是教育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只有认识生命、尊重生命,才能把握生命,提高生命的价值。与会各方专家在对话中深入探讨了生命教育在现实生活中的践行路径,确立家庭、学校、社区、社会相互配合、协同共育,形成目标一致、协调统一的生命教育体系。
以生命视角认识自己,认识自然和社会,不仅能给青少年一种新的生态系统的思维方式,也能加深青少年对生命的理解和认识,促进青少年爱护生命、健康生活、创造生命价值的自觉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