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7 / 2025
12
在充满不确定性与急剧变化的时代,社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公益事业对构建美好社会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中国公益行业建设中最紧急而重要的事项之一,是要解决知识生产和专业人才培养问题。这一专业化的成长对改变中国公益的行业生态至关重要。
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回应社会发展需求,以解决社会问题为导向,研习专业公益,推动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大势所趋。解决知识生产与专业人才培养问题,对重塑中国公益行业生态至关重要。在此背景下,深圳国际公益学院迎来又一批专业新力量——EMP二十期新同学,满怀公益情怀投身到中国公益事业的浪潮里。
EMP(Executive Management of Philanthropy) 国际公益管理是中国首个专业化公益管理教育项目,致力于培养社会创新创业型高级管理人才,多年来借鉴国际先进理念,持续引领行业发展。在深刻领悟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基础上,推出“知行合益”教学体系,为公益、商业等相关领域精英搭建完善的新公益知识架构,倡导公益精神与向善文化,打造高水平可持续发展价值平台。
探索乡村公益,在实践中蜕变前行
傅敏
西安市乡村发展公益慈善基金会副秘书长
关注领域:教育、乡村振兴、社会工作、公益信托、家族慈善、儿童、流动人口、志愿活动、能力建设
公益经验:22年
傅敏与公益结缘二十二载,从初识到成为基金会副秘书长,初心依旧。2012年,她加入嘉里集团郭氏基金会,全职投入公益事业,十年如一日扎根一线,从学生素质培养到村民素质提升,她致力于全面提升人的能力与素养,走村串巷,与孩童游戏,与村民倾心交谈,照护老人,扶助弱小。她用爱温暖每一个相遇的灵魂,积累了丰富的公益经验,心中燃起了为公益全力以赴的薪火之念。
2022年1月11日,傅敏入职西安市乡村发展公益慈善基金会(北京),在广袤的祖国大地上,为了乡亲们的富裕和幸福,奔走努力,开启了一段新的公益旅程。
西安市乡村发展公益慈善基金会2019年成立,致力于振兴人才培养、在地志愿者组织培育建设和乡村产业发展,通过乡村人才振兴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使命意义非凡。
其中基金会与延安大学合作创办了乡村发展研究院,开展理论政策研究、研究生培养以及在职培训等工作,目前已培养硕士研究生16人、新农人4110人,同时,创新性的发起了明日地平线通识课公益项目,成功进入全国1900多所高校的选修课系统,257所高校的11万余名学生参加学习,为无数青年学子搭建了一个了解乡村、助力乡村发展的学习平台。
内蒙古自治区察右中旗马铃薯田间,傅敏了解农户中耕中遇到的问题
不仅如此,基金会还发起了嘉种乡村人才成长计划,以独特的 “实践陪伴” 的方式,培养乡村建设、运营、创新创业人才,让他们成长为优良的种子——致富带头人,为乡村的发展注入可持续的活力。
2024年,对于傅敏和基金会来说,都是非同寻常的一年。这一年,基金会提出了 “从受益人到授益人” 的公益项目理念,成功探索出乡村振兴人才培养、项目与技术落地、培育乡村在地志愿者组织持续帮扶推广的闭环路径,并形成了完整的项目流程和操作手册,项目模式和实践成果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有关各方的高度认可。
陕西略阳,乡村女性培育项目,傅敏为学员们介绍项目规划
在此过程中,傅敏始终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全身心的投入,奔走在工作一线。2023年,她出差326天,2024年,她出差330天。不是在询问农民的地种得怎样,就是在和村书记沟通村庄发展规划,她的足迹,见证了许多人才的成长,走过了许多村庄的发展历程。
为了更好的帮助更广大的乡村发展,让更多的乡亲致富,面对当今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新环境、新挑战,她主动要求学习,并申请入读深圳国际公益学院EMP国际公益管理项目,希望通过系统的学习,在更高层面规划项目、引领团队,探索更具影响力的公益项目模式,接轨国际公益领域,服务乡村振兴与更广泛的公益事业。
傅敏在深圳国际公益学院EMP2024毕业暨二十期开学典礼
回顾公益生涯的三个阶段,她从最初的 “在干中学,学中干”,与战友们在一个个公益项目中摸爬滚打,成长为一个熟稔公益项目方方面面,具备丰富的公益管理和实践经验的公益人。
时光流转,傅敏已步入 “不惑” 之年,可她对公益的热情丝毫未减。她秉持着“择一事,终一生”的初心,希望能在公益路上继续前行,为乡亲们的幸福和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用余生书写爱与希望的公益故事。
以美育赋能,助力乡村振兴路
林益仲上海晨光公益基金会 执行秘书长
关注领域:教育、艺术、企业社会责任、乡村振兴、社会企业、文化
公益经验:10年
林益仲,一位怀揣着热忱与担当,在公益领域默默耕耘的践行者,与上海晨光公益基金会结下了深厚的缘分。从踏入这一领域开始,他便肩负起项目执行规划以及外部资源筹措的重任。
“乡村美育计划” 更是林益仲精心雕琢的 “艺术品”,旨在全方位提升乡村学校及社区的美育素养。该计划细分为三个模块,各有侧重且相辅相成。
物资支持模块依据不同学校、社区的实际情况,巧妙搭配绘画物资,提供实用的教案,或是将金种子美术礼包送到有需要的学生手中。
线上与线下课程支持模块里,林益仲积极奔走,牵线搭桥,汇聚城市教师、高校志愿者的力量,通过远程授课的方式,为缺乏美术教师的乡村学校送去知识的甘霖,同时还提供丰富的晨光公益美术课教案等资源,并邀请专家走进校园,让乡村的孩子们也能近距离感受高品质美育教育的魅力。
教师培训模块则定期邀请专家开展线上讲学活动,帮助乡村教师拓宽知识面,提升教学能力。
自 2020 年启动以来,已有超百万人次的孩子参与到这个计划的课程学习中,其影响力如涟漪般层层扩散,让更多人开始关注并重视乡村美育。
林益仲给乡村学校及社区留守流动儿童带去创意美术课
秉持 “扶贫先扶智” 的理念,晨光文具自创立伊始,便将企业社会责任与公司发展战略有机融合,随着企业不断壮大,更是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资源,将目光投向我国偏乡教育领域,多年来捐赠了大量文具礼包,援建多间创意教室,为众多乡村教师提供教学支持与奖励,切实改善乡村教育的面貌。上海晨光公益基金会的成立,更是将晨光文具的公益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林益仲给乡村学校及社区留守流动儿童带去创意美术课
回顾自己的公益历程,林益仲与晨光共同成长。从最初撰写 CSR 报告书踏入这个领域,到如今深度参与运营企业基金会,他目睹了公益与商业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也对二者的关系有了深刻的思考。
他深知,基金会若想长久且良性地发展,不能仅仅依赖企业输血,自身必须具备自我造血的能力,否则很容易沦为企业的 “形象工具”。尤其是在后疫情时代,在探索企业基金会自我造血能力的过程中,他愈发觉得仅凭过往碎片化的知识积累远远不够,系统学习专业的知识理论变得刻不容缓。于是,他鼓起勇气向深圳国际公益学院递交申请,渴望通过EMP学习,将知识与实践更紧密地结合起来,打造出能让公益与商业相互成就的成功范例,为行业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林益仲在深圳国际公益学院新生报到
怀揣着一个美好的愿景,林益仲希望有更多的机构能够与晨光共同为乡村美育事业添砖加瓦,让乡村孩子们的梦想在田野间自由翱翔。在这条充满挑战与希望的公益道路上,他将继续坚守初心,不断探索前行,用自己的力量为公益事业的发展发光发热,为更多需要帮助的人送去温暖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