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2 / 2025
98
一场跨越时空的慈善传承在此定格:深圳国际公益学院(China Global Philanthropy Institute, CGPI) 慈善管理高级领导人项目(Executive Leadership Program,ELP)2017、国际公益管理项目(Executive Management of Philanthropy,EMP)三期校友,新加坡励基金创始人李晓波校友宣布捐赠600万元人民币,重启学院标志性项目之一ELP新加坡模块和推动校友“鼓舞亚洲”微电影节参赛。这一举措不仅是对学院创始人之一瑞·达利欧(Ray Dalio)公益初心的致敬,更标志着CGPI校友从创始人手中接过接力棒,成为学院可持续发展和中国公益生态构建的新力量。
从ELP课堂到精神觉醒
2017年,瑞·达利欧通过达理公益基金会与CGPI联合发起ELP项目,旨在培养兼具全球视野与社会创新力的公益领袖。
2017年瑞·达利欧(Ray Dalio)先生在ELP项目启动仪式上致辞
首期同学李晓波在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的三周学习中,亲历了瑞·达利欧提出的“极度求真”原则与哈佛著名的“追求真理”的实践应用。他回忆道:“达利欧先生强调,慈善的本质是‘用创造性思维解决社会问题’,这颠覆了我对传统公益的认知。”这一启发促使他于2017年联合12位ELP同学发起“融乐CGPI奖学金”,支持中小型公益机构人才培养,成为校友反哺学院的首次尝试。
在CGPI平台系统学习后,李晓波在新加坡成立了自己的慈善基金会——励基金,以“鼓舞人心、影响生命”为使命,关注影响力投资和现代公益生态建设。这些年,他先后支持了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公益创新研究院的创立、投资了中和农信农村小额信贷项目、参与了中国儿童早期发展共建项目等多个项目合作。
此次李晓波萌生重启ELP项目是对公益行业深度参与和思考的产物。他认为现阶段公益领域的能力建设存在同质化程度高、跨界交流少、缺乏国际视野等问题,需要一次对亚洲慈善生态学习的破壁行动 。
“一体两翼”下的课程体系
秉承“一体两翼”战略,ELP新加坡模块将以中国首家独立注册的公益学院和EMP以及由数千名毕业生组成的校友网络为依托,将目标锁定在支持中国慈善事业发展,在更广泛的亚洲平台上展示中国的慈善影响力。
此次捐赠的600万中,500万将用于支持ELP的奖学金,100万用于支持校友“鼓舞亚洲”电影节的参赛。在模块设计上拟以“慈善践行的亚洲重塑”为核心,构建“学术研学+实践赋能+文化对话”三维体系:
战略慈善研究 :本课程将参访新加坡国家社会服务理事会、公益金、淡马锡信托、亚洲慈善协会、连氏基金会等多家机构,深度剖析新加坡公益生态及东南亚家族办公室与家族基金会的“慈善——商业”共生模型。
社会创新实验 :本课程将实地分析厨尊厨房、狮子会乐龄之家、The Foundry等多家社会企业案例。结合“鼓舞亚洲”微电影节实践,鼓励同学们以影像叙事传递公益价值。2024年该活动曾吸引8个国家和地区14所大学70部作品参赛。其中,历时17年拍摄的中国短片《沙娜提》,讲述了一位新疆唇腭裂少女喜获新生的动人故事,并最终荣获大奖。
代际传承探索 :励基金联合盖茨基金会支持发布的《慈善家捐赠指南》中文版中,首次提出“亚洲DAF(捐赠人建议基金)”本土化框架,为家族慈善提供可复制的治理模型。ELP新加坡模块特别设置“亚洲DAF”课题,将瑞·达利欧倡导的“透明文化”与东方“义利观”融合。
ELP新加坡模块,将通过为期一周的深度考察访学,探索东南亚的慈善实践及与家族传承的交融之处;深入了解新加坡作为区域慈善中心所发挥的作用,并学习其社会服务体系与模式。此次和学院的合作还将借助微电影这一媒介连结学院校友网络,并分享亚洲与中国之间的社会创新成果。
三年,108位公益领袖
该项目将于2025年秋季启动,每年两期每期招生18人,预计三年内培养108名优秀公益领导者。
通过精心设计的课程,CGPI遴选的公益领导者将与新加坡公共、私营和非营利部门的头部机构对话交流,深入了解这些机构的战略捐赠、创新模式和可持续影响力计划。通过与慈善网络、捐助者、社会部门推动者和社会创新者接触,同学们将对新加坡乃至东南亚的慈善生态有全面的认知和更深入的理解。研学将启发他们进一步思考,将东西方慈善领域的优势进行有效融合,形成创新的慈善发展之道。
作为东南亚的金融中心,新加坡也日益成为东南亚慈善事业、影响力投资和社会创新的区域中心。政府机构、家族办公室、基金会和社会企业在此合作并推动有意义的行业变革。该课程将通过亚洲资源赋能中国公益行业,帮助中国公益项目走向亚洲,提升公益领域中国叙事。未来更可以联动ELP欧洲、中东、美国模块形成全球慈善圈层。
从一粒种子到雨林生态
瑞·达利欧曾提出:“慈善是将个体凝聚为人类共同体的纽带。”李晓波则以东方“和合共生”理念回应追求和谐、共同发展。
从2015年开启在国际公益学院的EMP学习到2017年作为ELP首期同学奔赴哈佛,再到2025年成为ELP项目重启者,李晓波的十年轨迹印证了CGPI培养“善财领袖”的使命。这场跨越太平洋的慈善接力,已形成滚雪球效应。
首先是人才裂变 :ELP首期40名同学中,13人创立新基金会,3家机构与国际组织建立合作。同学创新建立了包括乡村发展、厕所健康等领域的社会企业。再有是模式扩散 :“融乐CGPI奖学金”项目已经累计资助逾百名公益从业者进修学习。而励基金作为联合发起人参与创立的亚洲社区基金会(ACF),已经将其“DAF服务体系”覆盖东南亚10个国家和地区。
这场始于瑞·达利欧、兴于李晓波的慈善实验,正在书写亚洲公益协同创新的新篇章。同时ELP欧洲模块已进入筹备阶段,而学院“洪堡论坛”等国际平台也将持续推动善意的全球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