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4 / 2016
162
【财新网】(记者 汪苏)明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管理法》(下称《管理法》)正式实施。这部新法将境外NGO全面纳入法治化管理。以《管理法》出台为标志,中国对境外NGO的管理进入新阶段。
这些境外NGO中,香港NGO占据重要位置。比如,资金捐助方面,2014年,香港对内地的捐赠占到境外捐赠比例的58.38%。
日前,中国公益研究院和深圳国际公益学院发布了《共创未来——香港公益组织在内地开展资助和服务情况调研报告》(下称《报告》)。《报告》认为,过去三十年,香港公益组织在为中国内地提供支持资金与资源、帮助公益行业能力建设、提升现代公益理念、培养公益专业人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在精准扶贫、作为链接内地和香港民间社会的纽带、支持中国社会组织“走出去”等方面,仍大有可为。
三十年合作成果颇丰
据《报告》,香港公益组织大规模进入内地开展活动,始于20世纪80年代,从资金资助逐步扩展到项目合作、内地公益组织能力建设等多个层次。到2016年,香港公益组织在中国内地的活动已遍及扶贫、救灾、教育、医疗、社会服务等领域,成为了内地民间公益机构的重要支持力量。
扶贫是香港公益组织在内地开展活动的主要领域之一。香港公益组织在中国内地的扶贫项目投入资金量巨大,以宣明会为例,其从1982年到2016年对华公益事业支出总额约4.08亿美元。乐施会从1991年到2016 年3 月,在内地31 个省市和地区开展了超过3000 个扶贫发展及救援项目,累计投入资金额超过13亿港元。受益群体覆盖边远山区的贫困农户、少数民族、妇女和儿童以及农民工群体等,受益人口超过1300万人。
救灾、教育、儿童、社会服务、环保、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社会服务等领域,香港公益组织都很活跃。
据报告研究团队不完全统计,内地有约87家基金会接收来自香港组织和个人的捐赠,并利用捐赠资金开展各类教育项目。邵逸夫基金会、李嘉诚基金会累计捐赠都已达数十亿元。
社会服务也是双方合作最广泛的领域之一。香港组织在社会服务方面具有几十年的发展经验和丰富的人才资源,这对于内地的社区建设和发展是不可忽视的力量。在广东,已有多家香港背景的社会服务机构成立,为当地提供社工服务、社工培训和督导。
研究团队认为,香港公益组织不仅将资金带入内地,更重要的是将先进的治理制度和专业工作方法带入内地,对内地的新兴社会组织和基层政府都有很大的启发。针对内地民间组织数量激增但能力不足的情况,香港组织在内地开展了大量的民间组织能力建设活动,使内地民间组织工作者在领导力、项目和财务管理、公益倡导等方面有了显著提升。
同时,香港公益组织也注重挖掘问题根源,以求实现“先治标再治本”的目的,探索解决方案,向相关政府部门建言。
未来展望
《报告》估计,在华境外NGO的实际数量可能已达近万家,仍有相当数量的境外NGO处于未能注册的法外之地。由于历史原因,香港公益组织在内地同样被视为境外NGO,其注册状况和其他境外NGO大致相同。而新法的实施,意味着过往政府“不支持、不鼓励、不反对”态度所延伸出的灰色地带,将逐渐消失。
从调研来看,部分机构很清醒地认识到,立法是中国对境外NGO实施管理的必然趋势。不过,他们仍然对注册前景感到担心。一些机构希望,未来和各级政府部门以及社会各界更加密切合作和沟通,使其可以按照国家的相关的社会组织登记注册管理规定,申请和获批准正式规范的登记注册地位,更好地在中国内地的公益事业当中发挥作用,为国家建设、构建和谐社会贡献一份积极的力量。
一些香港公益人士还希望,应将香港NGO与境外NGO管理有所区分。
“我们在1998年成立,香港已经回归中国了,不应该被视为一个境外机构。我们跟一个国际机构在香港设立分会的性质不一样,它们还是听命于欧美总部,但是我们是一个香港土生土长的草根NGO,人员组成都是香港人,我们也是中国的一部分。”一位基金会创始人在接受调研团队采访时表示。
有学者则认为,境外NGO法出台的一个重要考虑就是希望将港、澳、台地区的非政府组织转化为“境内”组织,该法实施之后将有一大批优秀的香港公益组织能够在内地注册。香港公益组织也应该转换思路,将自己的身份从“境外”转变成“境内”,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
《报告》表示,随着一系列新政策的出台,中国内地的境外非政府组织管理将进入全新阶段。香港公益组织需要作好周全准备,在新的发展环境下扮演与之前完全不同的角色,承担属于它们的历史使命。
未来,香港公益组织仍有很大的业务活动空间。比如,“精准扶贫”战略和2020年脱贫目标,有望使扶贫类香港公益组织愈加受到重视,强化其与地方政府的深入合作。
香港公益组织在内地的活动,还起到维系两地民众情感桥梁的作用,其重要性显而易见。《报告》认为,为了改善中国内地与香港的民间关系,香港公益组织未来的活动开展,或许应该考虑更多立足于两地民众都普遍关心的领域,如家庭护理、食品安全、文化交流以及城市治理等事务上。香港公益组织可联手内地社会组织,在上述领域内发起供两地民众充分交流与探讨的项目,或开展大型的调研活动,发布相关报告,尽量消除两地民众不必要的误会。
此外,香港公益组织还可以成为中国社会组织“走出去”的对接桥梁。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深化,中国的社会组织领域也产生了一股“走出去”热潮,多家社会组织开始前往海外开展救灾、扶贫等援助活动,更有几家基金会选择在海外建立办公室。
目前,大部分中国本土的公益组织具有“走出去”的热情,但进展较为缓慢,其主要原因就是缺乏国际视野和长期经验积累,也没有足够多的政策空间和资源。如果中国内地公益组织能够既获得具有丰富国际扶贫发展及人道救援经验的香港公益机指导帮助,又争取到来自中国政府的制度支持和资金援助,其国际化发展的道路将更为平顺,最终成功将扶贫发展的丰富经验推广到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