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3 / 2018
1934
兼爱·师仁是深圳国际公益学院的校训。在学院的虚拟课室里,一场关于墨子的古今辩论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
我们欢迎读者互动,在留言区写下自己的读书心得体会。精彩的读书心得有机会获得经典导读人王院长的亲自回复及互动哦!我们同时开展各类的线下读书会,敬请持续关注。
墨子,何许人也?在2500多年前的先秦诸子群星中,墨子是一颗光耀河汉星光烨烨的明星。墨家学派创始人,放到今天则是不折不扣的创业家。
墨子 | 生卒年不详,名翟。东周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一说鲁阳人,一说滕国人。他的祖先目夷是宋国君主宋囊公的哥哥,简略为墨姓。
墨子少年时代做过牧童,学过木工,曾花三年时间,精心研制出能飞行的木鸟,是我国古代风筝的创始人,又花不到一日时间造出载重30石的车子,在当时也是一大创举啊。
不仅如此,“小孔成像”“力学”“光学”“声学”“建筑学”……墨子都提出领先的学说,影响至深,是位“大杂家”,众多领域都算是超级大咖!
今天我们的辩论会则聚焦在墨子的“兼爱”。特邀深圳国际公益学院院长王振耀担任本次活动主席。
王振耀
墨子是中国古代逻辑思维体系的重要开拓者之一。墨辩、因明学和古希腊逻辑学并称世界三大逻辑学。现在我们正反方就墨子的“兼爱”进行辩论。他提出“兼相爱,交相利”平等之爱的主张,也就是对待别人要如同对待自己,爱护别人如同爱护自己,彼此之间相亲相爱,不受等级地位、地域亲疏的限制。
在墨子看来,人类陷入混乱的根源在于“不相爱”,而不相爱的根源在于人们不能“交相利”。
“非儒即墨”,首先有请反方儒家学派代表孟子先发言!
孟子
“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礼乐有序,社会礼制阶层分明,天下方有序,社会才稳定。墨子的“爱无差等”并不是博爱,而是不尊重礼制,亵渎君王。
其“交相利”乃荒谬之言。“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如果我们都是用实利去满足、诱惑我们的官员、百姓,把“利”放第一位,那么他们面对更大的“利”时候,定会发生“背叛”。君王讲究“仁义”即可,仁政,德政乃治国之本。
王振耀:好,立场分明,请正方代表应辩。
木心
墨子是真正的“兼爱”之人。他和一位叫程子的谈话,还对孔子有所称道。可见墨子诚实。
墨子的积极主张,在于兼爱,兼爱是核心。儒家的“仁”,没有新意,是“以水救火,以火救火”,救不出名堂来。
我的意思是,哪一朝代、哪一个政党,能按照墨子的原则办事?所以治国不理想,不是理论问题,是品质问题。所谓“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请问,哪一个可以和墨子比?
“若按墨子‘兼相爱’,则政令不施!”荀子按捺不住,接过话茬。
“墨子大有天下,小有一国,将蹙然衣粗食恶,忧戚而非乐。若是则瘠,瘠则不足欲;不足欲则赏不行。墨子大有天下,小有一国,将少人徒,省官职,上功劳苦,与百姓均事业,齐功劳。若是则不威;不威则罚不行。赏不行,则贤者不可得而进也;罚不行,则不肖者不可得而退也。贤者不可得而进也,不肖者不可得而退也,则能不能不可得而官也。”
简而言之,墨子的“兼相爱,交相利”会产生种种“祸端”,人民生活将贫穷忧愁,不能论功行赏,反而崇尚事功和苦劳。贤能之士得不到提拔,不肖之徒得不到罢免。
一言蔽之,君臣有别,人相异。“兼相爱,交相利”非治国之道,墨子才是偷换概念之徒!
“孔子之徒为儒,墨子之徒为侠!”荀子话音未落,正方辩手鲁迅已经慷慨发声。
“我深为墨子的《非攻》打动。楚王要攻打宋国。墨子反对不义的战争,带领他的徒弟,仗义直行,运乎神技。他们如立生人之地,然而倔强执着的墨子像一位存在主义者,继续行动,为宋国人奔走,终于得偿所愿,止楚攻宋。
可是墨子在归途上,是走得较慢了,一则力乏,二则脚痛,三则干粮已经吃完,难免觉得肚子饿,四则事情已经办妥,不像来时的匆忙。然而比来时更晦气:一进宋国界,就被搜检了两回;走近都城,又遇到募捐救国队,募去了破包袱;到得南关外,又遭着大雨,到城门下想避避雨,被两个执戈的巡兵赶开了,淋得一身湿,从此鼻子塞了十多天。故曰:“治于神者,众人不知其功,争于明者,众人知之”。
“这就是可悲之处!”辩手木心大声附和道:“墨家,没有哪一朝皇家用来做治国纲领。如果两千年来中国取墨子思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那么赛先生和德先生不用外国进口,早就大量出口。墨子思想就是科学、民主、平等、博爱的先驱。”
“好,看来儒墨之争,是千年话题。”王振耀见交锋渐剧,遂道:“‘一天下之和,总四海之内’,使各国和睦,不再战争。这样的和平理论,恰恰与现代文明的价值观相契合。墨家学派在先秦时代曾与儒家同为“显学”,但秦汉时代,即趋于式微,几乎成为绝学。随着现代慈善的日益昌盛,弘扬墨子的“兼爱”理论,必将有益于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
以上情节纯属虚构,墨子《兼爱》分为上中下三部,想更好了解墨子主张了哪些思想,请听听王振耀教授为您一一剖析墨子的“兼相爱,交相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