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8 / 2018
718
2018年5月17日上午,慈慧研修班在五台山普寿寺举行开班典礼。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五台山尼众佛学院院长、五台山普寿寺住持上如下瑞法师,深圳国际公益学院副院长黄浩明,深圳国际公益学院首席研究员文運等嘉宾以及数十位学员出席了开班典礼。
学员合照
慈慧研修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和新修订的《宗教事务条例》出台后的首个佛教慈慧研修班。该研修班由慈慧清凉书院委托深圳国际公益学院举办,课程体系包括三个课程模块:佛教文化、佛教慈善、现代慈善,每个模块学习时间为6天,共18天。该课程为期6个月,每月上课一次,每次3天。
仁隆法师带领学员早起巡礼
深圳国际公益学院副院长黄浩明在开班典礼上作了致辞。他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特别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认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佛教在长达2000年的历史中铸就了中华民族慈悲宽容、乐善好施、热爱和平等美好品质,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共同的文化源头。佛教也是对公益慈善贡献较多的宗教,根据中国宗教调查(CRS)2015报告,40%以上的宗教场所积极参与到社会公益慈善活动,而佛寺年均慈善支持为4.1万元,远高于平均数1.8万元。但是,中国宗教慈善与国外或境外比,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开发。2018年2月1日起施行的《宗教事务条例》对宗教参与慈善事业的权益和管理予以规定,这一法律修订内容和十九大报告都有望推动佛教界积极回应时代需求,助力人民实现美好生活。宗教和慈善密不可分的关系,在现代慈善全面发展的今日中国,慈慧研修班的开设,可以推动宗教走出山林、链接社会、彰显社会价值。最后他还与学员分享了开班前夕看到的一副对联:“佛雨润台山拜文殊悟真谛,梵音绕禅院仰天智得慧心”。
深圳国际公益学院首席研究员、本次研修班的核心推动者文運回顾了慈慧研修班的发起背景和课程特色。他介绍,慈慧研修班从佛教文化与现代公益慈善相结合入手,通过法师引领、名师把脉、政策制定者指路、一线实践者分享等方式,帮助学员更好地从事公益慈善活动。本次研修班学员既有出家法师,也有社会慈善界人士。文運从《华严经》“悲先慧为主,方便共相应”的偈语谈起,指出慈慧研修班是一次双向学习交流的探索:一方面,佛教界人士可以学习国家政策和慈善方法,以现代知识的智慧更好地彰显佛教的慈悲本怀;另一方面,慈善界朋友可以学习佛教的慈悲精神、业果理念、空性智慧,从精神高度和文化源头获得从事慈善事业的持久动力和有效方法。
如瑞法师在开班典礼上做了热情洋溢的开示,赞叹深圳国际公益学院对于佛教慈善教育事业的探索与推动。她表示,学佛需要智慧,做慈善也需要智慧,相信慈慧研修班的学习可以帮助大家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提高做慈善的本领,更加自如的觉悟人生、奉献人生。最后,如瑞法师要求参加学习的普寿寺系统的法师和居士认真学习、学以致用,不辜负三宝的事业、师长的教诲、居士的供养。
开班典礼结束后,来自五台山尼众佛学院的仁隆法师以《威仪门》为例,为学员讲解了佛教礼仪要求及其背后的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