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2 / 2025
28
2025年3月3日晚,酝酿十多年的“中国阿甘全球慈善之旅”正式宣布启动,发起人是深圳国际公益学院(China Global Philanthropy Institute ,CGPI)EMP八期校友、英格玛集团(以下简称英格玛)董事长兼CEO庄志。这位因钦佩电影《阿甘正传》主人公而自称“中国阿甘”的企业家,计划用三年时间筹备、一年时间环球旅行,对话百位全球慈善公益界名人。
英格玛因为在国内企业中率先出版了企业宪章——《英格玛宪章》而被业界关注。公司从最初的6人团队、110平方米的办公室,发展到如今涵盖制造业外包、服务业外包、金融外包、IT外包、法务外包等多个领域的行业巨头,拥有管理团队1200余人,外派雇员19万余人,年度培训及输送人才超过20万人。
一个福建山村出身的70后,如何一步步创建起自己的商业帝国?为什么会对慈善念念不忘?如何看待二者之间的关系?在位于苏州高新区的英格玛总部大楼“洄归”,庄志接受了《企业家》杂志的专访。这栋酷似梯田的地标性建筑,凭借其超前的设计理念、可持续的建筑材料、人文设计价值和多样化的商业场景应用,荣登《财富》杂志“2024中国最佳设计榜”。
左手企业,右手慈善。笃信“财富源于社会、也应回归社会”的庄志,正以这样的方式,实现对创业初心的“洄归”。
创业使命:让行业充满人性关怀
问:作为村里走出的第一个大学生,为什么您毕业时没有选择做公务员、进大公司而是选择了创业?
庄志:我出生于1974年,在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坂面镇山脚下的古迹村长大。1993年考上苏州大学,成了村里的第一名大学生。1997年大学毕业后,我没有立马选择创业,而是经历了一年半的北漂、沪漂后,又回到熟悉的苏州。1999年两位师兄邀我下海创业,我拿出了全身上下积攒的4000元,投身到当时比较火热的建材行业。一开始资金少、经验浅、没员工,我每天通勤2到3个小时跨城跑业务,后来客源逐渐稳定,公司慢慢有了起色。在这里,我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庄志:创立英格玛,源于我对人力资源行业的深刻观察。一是认为它更有发展前景,二是觉得行业有很多问题需要去改变。当时用工企业普遍抱怨招工难,却鲜少反思自身吸引力不足、岗位竞争力弱等问题。行业普遍存在“大进大出”的粗暴用工模式——需要时疯狂招聘,不需要时直接淘汰,完全忽视员工的职业发展诉求——这种缺乏人性关怀的企业,必然导致员工忠诚度的缺失。
我决心建立新型人力资源服务模式:不仅要拓展招聘渠道,更要推动用工企业改善员工工作环境,建立学习成长体系,完善后勤保障和人文关怀。英格玛的使命是让人力资本实现最大价值。然而这并不容易。前5年我们一直在摸索、试错,经过深入反思,我决定缩减业务规模,聚焦盈利的外包业务。
庄志:我们的客户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企业客户,另一类是求职者和雇员。从第一性原理出发,我们需要深入思考企业客户的核心需求是什么,他们的痛点在哪里,我们能为他们解决什么问题,以及如何优化整个服务流程。对于求职者和雇员,我们需要思考如何为他们找到更合适的岗位,实现更好的匹配,并激发他们的潜力,创造更大的价值。
问:在人力资源行业,英格玛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庄志:在英格玛的发展过程中,无论是早期的职业介绍,还是后来的派遣和外包服务,我们始终致力于将产品和服务做到极致。为此,我们打造了外包服务的两大核心竞争力:“极致的现场管理”和“无敌的外包铁军”。“极致的现场管理”指的是在外包服务中,必须确保现场的安全、质量、效率和成本控制达到甚至超越客户的要求。只有做到这一点,客户才会愿意选择我们的服务。
“无敌的外包铁军”须经教育训练、人文关怀、薪酬福利、团队建设、职业晋升和纪律规范这六大维度的打造,让雇员不仅能够获得专业度的提升、收入的大幅上涨,同时找到前进的方向,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只要雇员努力,就可以稳步晋升,带领甚至搭建自己的团队。
企业宪章:解决企业传承痛点
问:您撰写的《英格玛宪章》在业界广受关注,您想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庄志:我写《英格玛宪章》的初衷是为了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如何让英格玛基业长青,永续经营;二是如果我不在董事长这个岗位后,公司该如何继续前行。
启发我撰写此书思路的,是法国著名的矿泉水公司依云颁布的用以指导其品牌永续经营和致力环保的《依云宪章》。2008年开始我着手写第一版《英格玛宪章》,至今已经更新至第五版。
自《英格玛宪章》问世以来,受到业界欢迎。我也希望将自己在探索中积累的成熟经验和理念无偿分享给社会,为更多企业提供启发和帮助。
△2024年10月17日,由中国对外服务工作行业协会主办、英格玛集团承办的第十八届世界就业联盟(World Employment Confederation)东北亚区域会议在英格玛集团召开。
问:如何让英格玛基业长青?
庄志:自创业以来我一直在思考:一家企业如何才能实现基业长青?
“英格玛家族”计划是将公司的所有权和管理权分开。所有权归公司董事会,而管理权则可以交给职业经理人,但董事长必须由英格玛家族的成员担任。目前,英格玛家族由6位核心股东组成,我们制定了规则:未来的接班人不一定姓庄,董事长可以由这6位股东的后代担任。无论是姓庄、姓王还是其他姓氏,只要是我们6位股东的后代,都有资格接班。
我们6位股东的股份比例不同,但在投票权上,每人只有一票,与股份比例无关。如果未来有两位或更多的股东后代愿意接班,我们将通过竞选和投票的方式选出最合适的人担任董事长。
问:您认为英格玛要传承的是什么?
庄志:英格玛传承的是经营哲学、经营之道,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英格玛有一个核心理念,那就是打造成一家以利他之心造福人类社会的企业。无论未来谁担任董事长,都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这一理念。因此,接班人不仅要传承我们的基因,还要将这种精神延续下去。
问:“以利他之心造福人类社会”确实是一个伟大的目标,这与企业长寿的内在逻辑是什么?您是如何将二者联系起来的?
庄志:我首先受到的是《道德经》的启发:“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天地不是为了自己而存在,而是为了万物,为我们提供阳光、雨露、食物却从不索取,因此才能“长生”。这句话让我联想到企业,如何才能“天长地久”呢?那就必须“不自生”。只有成为全世界都需要、都离不开、都祝福的企业才能“长生”。
第二个启发来自2018年我去日本东京拜访后藤俊夫教授。他是日本长寿企业研究的第一人,并告诉我“利他心”是企业长寿的根本要素。我恍然大悟:日本之所以成为世界长寿企业大国,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企业秉持“利他心”的思维方式,即企业不是为了自身存在,而是为了更多的人、为了社会、为了全人类。
慈善目标:构建社会责任生态圈
问:您既是企业家,也是慈善家,如何看待这两个身份?
庄志:它们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事业和慈善相辅相成。我们选择从企业一成立就践行慈善,而非等到积累财富后再开始。回顾过往,一方面,看到企业盈利能够帮助他人,我感到无比快乐;另一方面,我也常常思考:为何生命中有这么多“贵人”相助?或许正是因为我一直坚持行善。
有一种所谓“富不过三代”的魔咒,我认为,只有“善三代”才能真正实现“富三代”。我们应当传承给子女的是行善积德的理念,而不仅仅是财富。如果中国的企业家仅仅满足子女的物质需求,他们可能会失去感恩之心,甚至毁掉自己。因此,企业家应当带领子女参与公益活动,激发他们内心的驱动力,让他们懂得感恩与奉献。
问:做慈善对您的人生观有何影响?
庄志:第一,做慈善是天经地义的事;第二,做慈善让我感受到更深层次的满足和快乐,超越了赚钱本身的意义;第三,做慈善让我的生命更有意义和价值。当我认识到这些时,内心的力量会变得更强大,在精神层面也会得到升华。
问:相比于做企业,做慈善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
庄志:很多人认为“花钱谁不会”,其实并非如此,做慈善甚至比创业更难。
第一,创业是有回报的,但做慈善不能有这样的期望。如果你帮助别人时想着回报,最终可能会失望。慈善的本质是无私奉献,而不是交易。
第二,做慈善会面临人性的考验。你可能会发现,你帮助的人并没有合理使用甚至挥霍掉你的资源。因此需要守住初心,不能被外界的负面因素带偏。同时帮助别人也要讲究方法,避免“好心办坏事”。
第三,慈善是一件非常专业的事情。帮助一个人不仅仅是给钱那么简单,你可能需要懂心理学、社会学,甚至需要懂得如何激励他人。慈善也需要创新,不是简单地花钱。